彻底火了,又一板块大爆发!有公司今年已猛涨158%

作 者丨高慧超 杨乔羽

设 计丨陈珊 郑嘉琪

编 辑丨林曦 刘巷


2025年,机器人板块在资本市场彻底“火”了,成为继AI之后又一个爆发点。


据Wind统计,全国目前共有115家机器人概念股,2025年1月至3月31日收盘,机器人概念股普涨,共有98家股价实现增长。


其中,广东机器人概念股表现更为亮眼,股价涨幅排名前三的企业有两家属于广东机器人“七剑客”,分别是越疆和巨轮智能。


作为“协作机器人第一股”,越疆(2432.HK)区间涨幅排名第一,高达157.59%,总市值达246.76亿港元;巨轮智能(002031.SZ)涨74.85%,总市值191.13亿元人民币。


此外,广东机器人“七剑客”中的优必选(9880.HK)股价今年以来上涨43.04%,总市值347.24亿港元;拓斯达(300607.SZ)上涨17.42%,总市值142.76亿元人民币;汇川技术(300124.SZ)上涨16.37%,总市值1836.90亿元人民币。



广东机器人“七剑客”领涨的背后,是产业端、资本端、政策端三方协同发力的结果。


作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前沿阵地,广东三大“引擎”齐发力,推动机器人技术不断突破、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概念到应用,广东机器人企业以创新为引擎,加速技术成果转化,频频推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引发资本市场追捧。


随着2025年“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的到来,凭借超级应用场景+强大产业生态,广东有望引领中国机器人产业“闯”出一条康庄大道。



“投资热”下的技术飞跃



技术创新、产业发展是“七剑客”股价飙涨最重要动力。


以涨幅最大的越疆为例。3月18日,越疆科技正式发布全球首款“灵巧操作+直膝行走”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DobotAtom,售价19.9万元起,首次将全尺寸人形机器人价格降至20万元以下。消息一出就受到了资本市场的热捧。当日,越疆开盘价为53.95港元/股,收盘涨至68.35港元/股,涨幅高达27.88%,总市值达到276.30亿港元。



不仅产品出色,在实际应用上,广东机器人也“快人一步”,它们已纷纷开始进场“打工”。


近期,奥迪一汽长春基地开始生产纯电动车型,就首次引入其唯一人形机器人合作伙伴优必选的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S1,执行空调泄漏检测任务。这是奥迪全球生产体系内首次引入人形机器人。


奥迪项目仅是优必选机器人版图的一角。在比亚迪深圳工厂,WalkerS1分拣效率提升120%;在领克成都工厂,其与无人叉车组成的智能物流系统,将零部件入库周期缩短40%,人力成本降低65%。


老大哥汇川技术“跑得”更快。2024年,汇川技术工业机器人产品销量国内市场份额突破9%,位居全国第三。企业工业机器人在泛3C、光伏、锂电等行业实现了大批量应用。


降本提质“上岗快”的背后,是“自研自产”已经成为广东机器人企业的基本操作。


越疆创始人刘培超表示:“企业机器人底层的硬件控制,像控制器、伺服电机、编码器到软件的控制系统,再到现在的AI技术,我们全部实现了自主研发。”


优必选更是全球极少数具备人形机器人全栈式技术能力的公司。截至2024年6月底,优必选拥有2450余项机器人及人工智能相关专利,其中逾450项为海外专利,发明专利占比近60%,人形机器人有效专利数量全球第一。


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吴丰礼也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自2021年起,企业与国创工软合作,基于欧拉操作系统(openEuler)开发了新一代机器人操作系统平台,并持续加大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结合方面的研发投入。


机器人企业在前方“抢跑”,广东就在后方为其“补足弹药”。众所周知,机器人产业,尤其是智能机器人,在研发投入上是非常“烧钱”的。而广东恰恰是机器人的“投融资高地”。


据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2024年,深圳共发生53起机器人领域的投融资事件,全国最多。广东国资更是不遑多让,多次下场投资。深创投就参与了越疆机器人和乐聚机器人的早期融资,更提供了很多应用场景、宣传推广上的支持。东莞银行等金融机构也通过多种产品和服务,为拓斯达提供资金支持。截至今年1月末,东莞中行为拓斯达授信余额超4亿元,2025年以来已提供资金支持超2.2亿元。


与此同时,广东还积极推动机器人企业上市融资。在二级市场上,广东阵容堪称豪华。115家机器人概念上市公司中,广东占了28席,为全国最多。其中既有汇川技术这样的千亿大佬,又有优必选、越疆、奥比中光这样的百亿新锐。



“量产”元年孕育广东机遇



在经历了早期的资本追捧之后,未来机器人走势将如何发展?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随着龙头企业的机器人产品逐步落地,资本市场对机器人板块的投资逻辑将从押注概念向挖掘真实业绩转变,产业链上下游的投资机会将更加明朗。


银河基金基金经理高鹏认为,机器人产业正逐渐转向真正的业绩落地期。机器人板块或将逐步向产业真实需求驱动转变。目前行业正处于“去伪存真”的关键节点,未来几个月尤为重要。


开源证券研报也指出,2025-2026年国内外人形机器人在量产方面有望超预期,寻找快速响应需求且能稳定量产的优质供应商,已成为当务之急。


这对广东机器人产业发展更为有利。广东省工信厅公布数据显示,2024年广东工业机器人产量超24万台(套),同比增长31.2%,连续五年稳居全国第一,占全国市场总量的44%。这其中孕育了大量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作为机器人减速器生产核心企业,巨轮智能研发生产的机器人核心部件高精度RV减速器的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近期,巨轮智能最新研发的可适用于人形机器人的XT减速器产品,样机已经装配完成,目前正在进行内部检测。


拓斯达更是实现了“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工业机器人本体+下游自动化系统集成应用”产品全线覆盖,布局了包括四轴机器人(SCARA)、六轴机器人等本体,以及控制器、伺服驱动、视觉系统等核心底层技术,公司自主研发的运动控制器还已批量应用于机器人。


另一方面,随着智能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竞相开启量产,商业化落地加速,其对“场景应用”的需求也越发迫切。


“2025年被视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探索期。在此期间,通过场景迭代来优化技术方案至关重要。”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所长卢瀚宸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说,人形机器人前期应用落地需要大量试验和训练,能力提升依赖于场景数据的积累。这一点上,作为全国第一工业大省,广东是有优势的。广东场景的开放性使得数据获取更加便捷,这将加速技术的迭代和优化。


越疆机器人就已计划将智能人形机器人DobotAtom主要应用于工业领域,并表示已与国内车厂、电子制造企业及商用服务场景(如咖啡奶茶店)开展合作,预计于今年年中开始试产和批量生产。


优必选也在加速推进商业化,截至目前,WalkerS系列已进入比亚迪、吉利、富士康等龙头企业生产体系,累计获得超500台意向订单,创下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合作纪录。


不过,卢瀚宸也坦言,目前人形机器人技术能力还达不到批量化商业应用的预期。“大脑”控制和“小脑”运控等许多关键技术仍在不断探索和改进中,应用和路径探索百花齐放,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和成熟的技术方案。因此,目前产业发展特别需要耐心资本长期投入以及更多尖端人才加入。


值得一提的是,在“耐心资本”方面,国资也下场助力。3月16日,恒健控股公司与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工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签约,共同推动组建总规模100亿元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投资基金。这是由广东省金融系统和国资系统共同组建的首只广东省属AIC股权投资基金,将发挥耐心资本作用,以全生命周期的投贷联动服务,重点支持广东省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链关键核心领域,着力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此外,广东也正加大力度推进机器人创新生态建设。3月10日发布的《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就提出,要从技术攻关、企业培育、应用场景、产业集聚、重点项目、数据要素、开源生态、人才、投融资、体系建设、交流平台、监管机制等12个方面“真金白银”支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


尽管大规模量产仍需时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机器人作为一条潜力无限的黄金赛道,必定会受到众多投资机构青睐。


近日,国际投行巨头高盛集团(GoldmanSachs)发布最新人形机器人报告指出,全球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迅速,可能在2025年进入量产阶段,预计到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将达到380亿美元(基础情景)/2050亿美元(乐观情景)。



出招!剑客风云录,广东机器人上大分



2024年,广东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2200亿元,稳居全国第一方阵。省财政每年安排100亿科技专项资金,支持各行业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链。


4月1日,《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新闻发布会召开,珠江河畔,群雄逐鹿,广东机器人如何上大分?21数据新闻实验室带你看→







SFC

本期编辑 黎雨桐

相关文章

国际科研出版机构2024年报:开放获取增长强劲 人工智能优化流程 2025-04-02 15:44:00

A股收评:三大指数小幅上涨,户外露营板块拉升,机器人板块活跃!超2700股上涨,成交额9927亿缩量1601亿,时隔50个交易日跌破万亿 2025-04-02 15:13:00

一季度接待600+短视频剧组,横店如何“横竖都有戏”? 2025-04-02 14:25:00

上海市国资委召开市属金融机构AI大模型应用研讨会 2025-04-02 14:16:00

央行操作2299亿元逆回购,净回笼2255亿元 2025-04-02 09: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