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砚的意思和含义(砚的神奇魅力)

文房四宝之一砚的神奇魅力
汉字“砚”,意思是写毛笔字磨墨用的文具,多数用石做成。如:砚台。笔砚;旧指同学关系(因同学共用笔砚):同砚。砚友。

“笔墨纸砚”文房四宝当中虽然砚只是排在最后一位,但有着不可或缺的神奇魅力。在中国古代许多的文人墨客都是以收藏砚台为兴趣爱好,他们觉得一个好砚台更加能够体现出来自己的身份和文学水平。砚台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物品,是写作和绘画当中最不能缺少的一样东西,对于这个砚台来讲其中的文化是很多的。

人类是文化的创造者,而文化的基石则是语言文字。在世界上各种古老的文字体系当中,汉字几乎是唯一在数千年中始终没有发生系统性改变而至今依然在广泛使用的语言文字体系。作为古老汉字书写工具的笔、墨、砚的历史,是伴随着汉字历史发展最重要的使用工具,既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人。所以,由笔、墨、砚三者构成的砚文化体系,在中国各种文化形态体系中始终具有极高的独特地位。

砚的最早出现,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五千年至三千年的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主要是作为彩陶制作的颜料研磨器。但作为文字的书写工具,最早的砚实物发现,是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石卵型砚,距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砚作为汉字书写历史最长的工具,历代制作的形式和品种可谓千变万化,构成了一道极为独特的华夏历史文化风景线,独步于世界文化之林。要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应该先从其功用、品类和形式三处入手,以下简述三点:

其一,砚作为研墨的工具,其功能作用是在用毛笔书写汉字时,具有其它方法的不可替代性。虽然现代工艺制作的墨汁也可以书写汉字,但要想使汉字书法艺术表现出风格及人的笔墨深浅不同,线条飞白纵逸,不用墨块在砚中研磨而产生墨气的墨汁,几乎不可能达到所追求的书法境界,书艺与墨气总是相生相伴,这在历代书法佳作真迹中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二,中国制砚的材料众多,有石、泥、瓷、玉、木、竹、漆、铁等等,但作为研墨工具,其实用效果以石制和泥烧为最佳,经过上千年的实用过程,国人总结出四大名砚,即广东肇庆产的端砚,江西歙县产的歙砚,甘肃甘南产的洮河砚和主产于黄河流域的澄泥砚,前三种为天然石料,后一种为人工制作。这四种砚的研墨效果各有特点,功效的细节各不相同,如老坑端砚下墨细濡,最宜书写小字,白色端砚最宜研朱砂墨作眉批,而澄泥砚发墨快且墨色浓重,最宜书写大字。其中的细节,历代都有细分,不一而足。


其三,欲知用砚,先要了解砚的设计结构和功用名称,如砚池储墨,砚堂研墨,砚额雕饰,覆手铭款等等,下图分列,一目了然:


关于砚文化的历代收藏和论著很多,尤其是宋代和清代所涉及的最为广泛。虽然砚文化始终是小众文化品类,但此类小众大多是历代文化精英和书画巨匠,例如唐代的柳公权,宋代的苏轼、米芾,明清时文人学者更是以砚文心,载诗载文,蔚为大观。由此能使砚文化中所承载的华夏文明千秋传承。

砚,本身就是中国历代文化精英思想、理想和抱负的表现形式。首先,砚石的坚硬有如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奋斗意志。一代一代的文人以催人奋进的格言、诗词、警句为砚铭,镌刻在坚硬的砚材上,彰显“浩然气,磊落身,云天志,沧海心”的志向、信念与意志,并奉为行为准则,致力躬身践行。其次,砚台的温润有如中华民族和谐宽容的包容气度。“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从天工与人工最佳搭配、刀法与意境协调一致、形式与功能完美统一的佳砚中,我们无不感受到其中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和谐包容与大气凝重,这种包容,促人心胸开阔、眼光通透、人格升华、心灵净化。

正如孔子所言:“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第三,砚台的细腻有如中华民族严谨缜密的务实追求。一方佳砚,一刀一刀地刻,一遍一遍地磨,这种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彼岸的过程,本身就体现着龙的传人诚信务实、严禁细腻、专注热情、追求佳境的品格,同时也体现着这种品格在一代一代地传承,一代一代地延续。

砚,所具有的文房用具和艺术藏品的双重功能,从来就是一张响当当的中国文化艺术名片。作为文房四宝之首,它作为中国书画提供器物载体,推进中华文化艺术不断发展,伴随文人墨客的人生。作为融文学、历史、书法、绘画、雕刻、和金石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品,它进入观赏收藏的大雅之堂,构成了一个绚丽多彩、品位高雅的艺术世界。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与中华砚文化的贡献不可分割。


中华砚文化是传统文化瑰宝,文化内涵博大精深,传承弘扬中华砚文化,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任务。在此通俗简述砚文化,只是为了让青少年学子们对此有所了解,不使砚文化断代失落,以至源远流长。多谢观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