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第九个儿子在“九子夺嫡”中都做了什么?

“九子夺嫡”胜出者雍正皇帝在朝局稳定之后,开始着手打击政敌。首当其冲的就是“八爷党”。除了第一“党魁”老八廉亲王胤禩被皇兄狠整之外,还有一人被整程度一点不亚于胤禩,他就是康熙皇帝第九子胤禟。这两位难兄难弟下场是相当悲惨,不但被皇兄雍正皇帝逐出宗籍,甚至连名字都被改为“阿其那”与“塞思黑”这类侮辱性极强的污秽文字,而且最后都是深陷囹囵,落得个不明不白死于囚所的悲惨下场。对于第一“党魁”胤禩下场悲凉可以理解,为何雍正皇帝对“帮凶”的老九胤禟会如此痛恨?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位九阿哥,了解一下他在“九子夺嫡”中都干了些啥,竟然让雍正皇帝如此痛恨。

胤禟出生于康熙二十二年,生母是宜妃郭络罗氏。康熙皇帝是一位特别注重皇子教育的皇帝,大清王朝的皇子教育体系制度就是康熙皇帝创建。在父皇严厉要求的大环境下,胤禟从小就接受了系统而良好的教育。而胤禟同时又当时来到中国的西洋传教士比较要好,所以胤禟对西方所谓的“奇淫巧技”并不排斥,反而很愿意学习之,久而久之胤禟也成为了一位发明家。

图1 九子夺嫡

然而传统的帝王教育最终还是将胤禟塑造成为了一位政治人物。在中国封建社会,只有“学而优则仕”这么一条正途,人才发展路线十分单一化。而作为清朝皇子,尤其是前清时期,皇子们的正途也只有从政之唯一,而且这种系统化帝王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国家“储备干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除了个别“看破红尘”之人而外,大部分皇子们的归宿还是从政。而以皇子们特殊身份,从政必然位居庙堂高位,甚至是庙堂之巅,这也是皇子们趋之若鹜的原动力。

然而,庙堂高位甚至是庙堂之巅之位置毕竟有限,尤其是这庙堂之巅的皇位必须仅有一人,因此这里面必定少不了竞争。其实竞争本是好事儿,正所谓“没有竞争就没有提高”。良性竞争当然没有问题,然而这种纯粹的政治斗争那有良性这么一说?因此,竞争必然是台上台下,明里暗里双管齐下。甚至是拿不上台面的暗箱操作似乎更加简捷有效,成为了政治竞争之主流,如此怎能不败坏朝纲,影响甚坏。

图2 爱新觉罗·胤禟(1683年—1726年),雍正帝即位之后改名为允禟

而像胤禟这样的有一定能力但并非出类拔萃又不被父皇十分关注与喜爱的皇子,只能通过依附某一志同道合的阿哥而捞取政治资本。那么为什么胤禟就选择了“八王集团”了呢?这个问题没有官方史料记载,即使有恐怕也是臭味相投之人有到一起这类不值得参看之记载。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 选择面有限。

毕竟争夺皇位这种事儿不能随意张扬,甚至是要隐藏得越深越好,最终胜利者老四胤禛就是实例,不用多说。所以,留给胤禟的站队选项并不多。这里顺便多说一下,胤禟有一个同母哥哥,就是康熙皇帝第五子胤祺。原本胤祺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从小被康熙皇帝的祖母,也就是咱们习惯称之“孝庄太后”的那位神坛级老太太相中,亲自抚养这位重孙子,这得多大“面子”和政治资本。无奈胤祺这个人忠厚豁达,不愿意因为挣储而为龌龊之事,因此胤祺至始至终都保持置身事外。胤祺就是属于前文提及的“个别人”。

图3 孝庄文皇后(1613年-1688年)

2. “八爷党”势力最大。

与其他几个党派不同的是,“八爷党”人手“充沛”,皇子成员就有老八、老九、老十和老十四,后来又加入了一个老大,这个资源配置可谓是独一无二。既然是“抱大腿”为什么不捡粗的抱?

3. 胤禟与“八爷党”相得益彰,这一点尤为重要。

胤禟这个人比较讲究义气,所以和“八爷党”各位骨干脾气相投,相处比较融洽。另外,胤禟的特点或说优势在“党内”也比较突出。胤禟这个人很会经商做买卖,康熙四十八年胤禟仅得贝子爵位,但是胤禟是很有钱的,是“八爷党”活动经费主要来源之一。此外,胤禟与朝廷西方传教士关系要好,而传教士经常与康熙皇帝打交道,对于情报掌握和传递,胤禟还是有独到之优势。所以,胤禟在“八爷党”发挥之作用不可或缺,成为骨干中之骨干。

基于以上之分析,我们能够了解胤禟为何成为“八爷党”之一员,也知晓了其在“八爷党”之重要性。对于“八爷党”极其重要的胤禟,日后自然也就成了雍正皇帝的“肉中钉,眼中刺”。事实证明,政治敏感性极高,判断力极强的雍正皇帝对胤禟之定位是很十分准确。胤禟对于雍正皇帝来说是十分危险之分子,尤其是在继位之处,朝局不稳之时,对于胤禟的控制着实十分必要。

图4 爱新觉罗·胤禩(禩同祀,为祀异体字;1681年-1726年),即允禩

雍正皇帝打击“八爷党”的基本方针是“分而治之”。雍正皇帝上位伊始,就封老八胤禩为廉亲王,并任命为四位首辅大臣之首。这招明升暗降之招数,是将足智多谋的胤禩放在身边,由其本人以及怡亲王胤祥和隆科多等心腹看管。对于前任“大将军王”胤禵,则发配看守皇陵,隔绝交通,远离政治。出身高贵但能力一般,影响力也相对较小的老十胤俄,雍正皇帝并没有太当回事儿,基本上随便借机找茬就可以收拾了,实际上最先被收拾的也是老十。至于,老九胤禟,这位极危险人物,雍正皇帝也是反复斟酌,最后决定则以“宗室监军”为名,强行将胤禟派往西宁,交给年羹尧看管之。

被分离的“八爷党”实力远不如团结一致之时,各个击破之自然不在话下。然而,在处理这几位亲兄弟之过程,最容易出现“意外”的就是胤禟。当下胤禟是离京城最远,主要负责看管胤禟的是年羹尧,而这年羹尧又和胤禟关系不一般,倘若朋友们读过我之前关于年羹尧之文章,就会知道胤禟和年羹尧有姻亲关系,尽管关系相对较远。而且在康熙朝之时,他两人就早有交情。对于这些,在康熙朝以韬光养晦为主的雍正皇帝,很可能仅是略知一二,并非十分清楚,这也是后来他极力打击与胤禟有主要姻亲关系朝臣原因之一。

图5 年羹尧(1679年—1726年)

简而言之,身在西宁的胤禟日子过得很自在。名义上胤禟是宗室监军,年大将军又不认真约束之,所以胤禟在西宁边陲又是做买卖,又能通过他的传教士关系,搞一些阴谋。由于年羹尧没有很好的贯彻“雍正皇帝之旨意,这对于刚刚继位,且继位有瑕疵的雍正皇帝来说是多么危险之事?整个西北的军政大权全在年羹尧之手,身边又有这么一位善于钻营的近枝宗室,倘若二人联合倒戈,后果不堪设想,雍正皇帝怎能不如芒在背?这也是年羹尧后来必然倒台重要因素之一。

所以,雍正皇帝最后决定将收拾胤禟和“倒年”运动同时进行。在西北战事取得胜利之后,在年羹尧跋扈上天,作死到头之时。雍正皇帝逐渐孤立年羹尧与胤禟,实现一步步剪除年羹尧在西北羽翼之时,也逐步将看管胤禟工作转交可靠之人。被盯紧了的胤禟,几乎是每天都在被人网络罪名。最后,年羹尧被彻底调离西北之时,胤禟也到了被收监之日。雍正皇帝如此总算是解除了西北这个大隐患。

图6 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735年)

胤禟的结局可谓十分悲惨。雍正三年年底,胤禟被下了大狱。雍正四年正月,审判胤禟的工作就紧锣密鼓进行之。最后结果是,胤禟以大罪28款,被削爵、更名和除籍,嫡福晋和儿子全部圈禁。而胤禟本人更是身披枷锁被囚禁高墙之内。胤禟人生的最后时光确实是倍受煎熬,据说胤禟囚所仅有一洞,每日仅以一桶盛些食物递于洞内。寒冬之际,胤禟披枷带锁冰冷无比,衣物单薄也得不到添加。就这样在身体与心灵双重折磨之下,三个半月之后,绝望之极的胤禟最终命丧黄泉,时年四十有四。

与胤禟前后脚死于囚所的还有他的八哥胤禩,政治斗争到底图个啥?

相关文章

手绘要准备什么材料 2025-01-23 10:18:19

公司门口放什么好 2025-01-23 10:12:42

黄金手链配什么好看 2025-01-23 10:10:40

什么电子秤准 2025-01-23 10:03:44

白色的米虫 2025-01-23 10:0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