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医学上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冠脉造影?什么是PCI?)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俗称心脏介入治疗或心脏支架植入,自 1977 年问世以来,历经四十多年的迅猛发展,已经成为治疗冠心病最常用和最成熟的技术之一。它是在血管造影仪的引导下,通过特制的导管、导丝、球囊及支架等,对狭窄或阻塞的冠状动脉进行 疏通的治疗方法。操作器械的改进,尤其是药物支架的出现, 大大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PCI 的主要手术步骤如下:
1. 穿刺
在局部皮肤麻醉后行动脉穿刺。既往比较常见的是经股动脉 穿刺,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器械的发展,目前普遍选择经桡动 脉穿刺,经桡动脉穿刺对患者造成的损伤及不便也更少。

2. 置入导丝和导管
穿刺动脉成功后,会在穿刺点放置动脉鞘管,以方便导丝、 造影导管通过。手术医生将导丝和造影导管顺着桡动脉或者股 动脉向前推送,一直到达主动脉根部,也就是冠状动脉发出的 部位,造影导管置入冠状动脉开口后撤出导丝。

3. 冠脉造影
从造影导管体外端注入造影剂,造影剂即顺着导管进入冠状动脉。同时在 X 射线的透视下可以显示造影剂,即 可看到冠状动脉是否有狭窄或闭塞、狭窄或闭塞的位置及程度如 何等。通过造影结果可以判断大部分冠状动脉血管是否需要置入 支架,如左主干狭窄程度超过 50%,或三支主要血管狭窄程度 超过 70%,则需要置入支架。对于临界病变,需要进一步行血 管内超声 / 冠状动脉流量储备分数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等检查帮助判断。

4. 置入支架
对于需要置入支架的患者,手术医生会将支架顺着导引导 管送入病变位置,利用充气球囊将支架撑开,撑开的球囊及支架可将狭窄部位疏通,使血流恢复通畅,从而改善心肌缺血。

5. 退出导管、包扎
支架置入后,相继撤出导丝、导管、鞘管,对桡动脉或股 动脉的针孔进行加压包扎。
6. 术后注意事项
桡动脉的包扎一般使用桡动脉压迫器。术后需 保持穿刺手臂抬高;压迫器每 2 小时减压 1 次,8 小时后拆除; 术后 1 周内手部不能用力,防止伤口崩开。股动脉的压迫使用 绷带“8 字包扎”,术后需要平卧制动 16 ~ 24 小时。 术后需多饮水,6 ~ 8 小时内饮水 1000 ~ 2000 毫升,以加快造影剂的排泄,减少对肾脏的损伤。术后当天宜进清淡易消化饮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