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风险观察|高压整治,159个品种被禁用,涉及多家药企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张洁清
为及时有效监测企业在社会、环境、治理等方面的风险,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将通过壹点智库品牌大数据平台,定期跟踪、监测和评价A股上市公司的ESG风险,并进行重点报道。
3月31日-4月6日,本周有1282家A股上市企业被央媒省媒报道过敏感信息。与上周相比,敏感信息量下降的有1097家,信息量增加的有856家。
本期ESG风险敏感信息涉及内部管理、风险管理、药品安全等问题。从ESG层面分析,主要涉及社会(S)、治理(G)维度的关键绩效指标。
销售额超12亿元,这款儿童用药被黑框警告
近日,据经济观察报消息,炎琥宁这款广泛用于治疗儿童肺炎的注射剂因被国家药监局发出黑框警告,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有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风险,包括过敏性休克,严重者可导致死亡,且明确6岁及以下儿童禁用本品。黑框警告是药品监管部门施加的最严重警示。

炎琥宁自20世纪70年代起应用于临床,获批的适应证为病毒性肺炎和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米内网数据显示,2023年炎琥宁注射剂销售额超12亿元,可见其在市场上的广泛应用。然而,在疗效方面,尽管应用多年,但在治疗病毒性肺炎和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上,炎琥宁相关疗效数据存在缺失。像较早获得国家批文、市场占有率较高的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其控股股东为复星医药600196.SH),无论是产品说明书还是公开研究,都未见其疗效数据。
安全性问题则较为突出。早在2009年,国家药监局就曾以专刊形式通告,炎琥宁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事件问题较为突出,主要以全身性损害为主,在严重不良反应病例中,53%的患者为14岁以下儿童,甚至有死亡病例出现,主要致死原因是过敏性休克。此后,不良反应报告逐年上升,主要来自基层医疗机构,多为儿童。
目前无法查询到炎琥宁上市前的临床试验数据。重庆药友、珍宝岛(603567.SH)的药品说明书也未载明临床试验数据,且药代动力学为“尚不明确”。
经济观察报在 3 月底分别致电重庆药友、珍宝岛、珠海同源药业三家头部企业了解炎琥宁的疗效数据,截至发稿未获有效回复。
多省市动真格挤药价“水分”
据《华夏时报》报道,安徽省医药价格和集中采购中心发布《关于部分价格虚高挂网药品处置结果的通知(四)》,根据国家医保局相关要求和线索,安徽省对827种药品展开处置。以同品规药品全国挂网价75%分数位价为参照,对价格过高的药品分别实施黄标、红标管理,甚至直接禁用。此次共有159个品种被禁用,涵盖血塞通注射液、氨茶碱注射液等临床常用药,以及维生素B1片、板蓝根颗粒等家庭常备药,涉及辰欣药业(603367.SH)、吉林敖东药业(000623.SZ)等多家企业。

以血塞通注射液为例,朗致集团万荣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10ml每支装血塞通注射液,原价398元,调整后为99.5元,但与其他企业产品相比仍虚高,最终被禁用。湖北天圣药业(ST天圣002872)的血塞通注射液(2ml:0.1g)调整后价格为5.27元,仍高于指标价格,被标注为黄标。广州康和药业的维生素B1片,价格从9.9元/片调至0.99元,降幅达10倍,但与广东联盟集采中标价相比,仍有下降空间。
除安徽外,多省市也积极推进药价治理。湖南省医保局建立医药价格信息检查与处置机制,每季度公布医药价格信息,还公示部分挂网药品成本,开全国先河。上海市医药集中招标采购事务管理所暂停部分企业珍珠明目滴眼液的采购资格,该产品2022年在城市实体药店中成药眼用制剂品类销售额达1.89亿元,5家相关企业被暂停采购,其中苏州乐珠制药市场份额占比48.85%。
而在今年3月19日,上海市医药集中招标采购事务管理所出手整治一款年销售额过亿的滴眼液市场,力度空前。其发布的通知显示,根据药品价格治理相关文件要求,自次日起,暂停部分企业珍珠明目滴眼液的采购资格。
在国内,拥有珍珠明目滴眼液生产批文的企业数量有限,仅 8 家,而该次被上海暂停采购资格 的企业就有5家,包括苏州乐珠制药、湖北潜江制药、苏州太湖美药业、杭州天目山药业(ST目药600671)和武汉五景药业。
药价虚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不仅增加患者经济负担,还影响医疗资源合理分配。各地的治理举措表明,药价治理已进入“深水区”,未来有望形成长效机制,促使药企合理定价,保障公众用药的可及性和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