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

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天目山镇横塘村,油菜花田与村庄、公路、群山构成一幅美丽画卷(2025年4月2日摄)胡剑欢摄/本刊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聚焦建设美丽中国纳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进一步凸显了美丽中国建设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为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要求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示范样板,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2025年1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生态环境部《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对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作出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重要抓手和着力点,更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创新实践,我们要全面理解把握其内涵要义、建设要求,加快推动形成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导向的美丽中国建设新格局。

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

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出发,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美丽中国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原创性概念,把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新高度。同时,建设美丽中国是一项开拓性的事业,需要我们不断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要求,“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

从理论层面来看,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核心要义是“美丽”,关键特征是“先行”,关键标志是“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一方面,美丽中国、美丽中国先行区与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等构成了具有递进关系、条块结合的美丽中国概念体系和建设体系,使美丽中国更加可感可知。

另一方面,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主要目的是根据不同层级、不同类型打造各具特色的示范样板,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积累经验、树立标杆,并通过一个个先行区筑牢美丽中国的根基,既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重要抓手,也为构建美丽中国建设新格局提供关键支撑,明确了现阶段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战略支点。这些都使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关于美丽中国的内容和理论更加丰富、更加完善。

从实践层面来看,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要求的重要举措和具体行动,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创新的具体体现。

一方面,美丽中国先行区聚焦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筑牢生态安全底线、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目标任务,把区域、省域、城市、县域各层级作为实践单元,突出因地制宜和分级分类建设,提供了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有效路径,将有力推动不同层级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另一方面,美丽中国先行区坚持改革创新、重点突破、示范带动,鼓励各地积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探索基层创新,推动建成若干各美其美、群众满意的示范样板,将有力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向纵深推进,将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引向深入。

从制度层面来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聚焦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是对标对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创新性举措,是积极践行全会要求、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有力探索。

一方面,美丽中国建设“1+1+N”实施体系已初步建立,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在美丽中国建设实施体系中居于统筹布局、总体设计的地位,先行区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等方面先行先试,将有力支撑构建与美丽中国建设相适应的体制机制。

另一方面,先行区先行探索更高效的跨区域、跨部门协同治理制度,以及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制度机制。在生态保护修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制度建设上,先行区也能发挥示范作用,将有力推动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目标任务的全面落实。

科学把握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四个关系

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是一项探索性、创新性很强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运用其中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

“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坚持试点先行和全面推进相促进”“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指明了方向。《实施意见》特别注重统筹和把握四个关系。

一是把握好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关系。

《实施意见》明确国家层面重点负责政策顶层设计和综合协调,各有关部门加大支持力度,优先将美丽中国建设领域的改革试点、创新示范任务部署在先行区,分重大战略区域、省域、市域、县域四个层级统筹推进,对不同层级的先行区实行差异化政策。在此基础上,各地区立足各自优势和特色探索实践。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必须进一步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深化美丽中国建设地方实践,丰富建设内涵、深化建设内容、拓展建设领域、创新实践模式、完善实践机制,为全面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丰富的地方实践和坚实的基础支撑。

二是把握好整体推进和示范引领的关系。

《实施意见》明确坚持全国“一盘棋”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本着少而精、示范性与带动性强的原则,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相结合,分类选取5个、50个、100个左右的省、市、县先行探索。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必须以整体推进谋划全局工作,以示范引领带动全局工作提升,探索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路径模式,率先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久久为功建成若干各美其美、群众满意的示范样板。

三是把握好守正传承和改革创新的关系。

美丽中国建设与污染防治攻坚一脉相承,在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过程中,要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施意见》以深化改革的思路布局,分级分类、因地制宜、梯次布局,明确在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基础上,以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增进民生福祉为着力点,坚持改革创新、重点突破、示范带动,尽快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方向,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激发美丽中国建设的“正能量”,鼓励先行先试,开展实践创新探索,为全国层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积累经验、树立标杆。

四是把握好主体责任和多元参与的关系。

《实施意见》明确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先行区建设。先行区所在省级人民政府对先行区建设负总责,各有关部门加大支持力度。实施过程中,多渠道公开展示,宣传推广重大改革成果。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必须及时总结典型案例、实践经验,加强宣传推广,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让更多主体从“要我做”到“我要做”,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营造共建共享美丽中国的良好氛围。

着力推进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在四个路径上先行

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高地,必须在引领完成主要目标、突破探索分级任务、创新实践政策机制、支撑保障战略部署上走在前、作表率。

当好标杆,在引领完成主要目标上先行。《实施意见》明确,到2027年底前形成一批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成果。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要突出以先行的实践效果彰显生态优先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价值,率先实现高标准、高水平的建设目标,为美丽中国建设探索经验、蹚出路子。在区域层面,要聚焦区域重大战略打造绿色发展高地,深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形成各具特色的美丽中国建设布局。在省域层面,着力推动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省域篇章,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筑牢生态安全底线和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五个方面走在前、作表率。在市县层面,要聚焦城乡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领域和突出问题,探索城市、整县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践的新机制、新模式,引导全社会积极行动。

啃硬骨头,在突破探索重大任务上先行。先行区作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突破口,强调通过创新制度、优化资源配置和探索绿色发展路径,率先破解不同尺度的共性难题,不断丰富和拓展美丽中国的实践内涵、实践路径。在重大战略区域,重点是聚焦流域性、跨省共性问题,加强区域绿色发展协作,深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在省域层面,重点是坚持一省域一特色,充分发挥省域在美丽中国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一体部署本地区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等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城市和县域重点是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高标准打造美丽城市示范样板,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整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塑造城乡融合、各美其美的美丽中国建设支点。

探新路子,在创新实践政策机制上先行。当前,美丽中国建设仍然存在诸多制约因素,有效路径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美丽中国先行区要肩负起探索创新的使命。在强化资金支持上,建立健全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积极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中美丽中国建设任务。在完善市场化机制上,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支持先行区建设政策体系,丰富绿色金融、转型金融产品和服务。在强化科技支撑上,加强先行区战略性研究,聚焦先行区建设重点任务,储备推出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和科技工程。通过政策制度改革创新,力争率先探索形成一批制度创新成果,为完善政策机制提供实践经验,为全国各地提供清晰的路径指引,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和明显成效。

做强支撑,在支撑保障战略部署上先行。当前,美丽中国建设“1+1+N”实施体系基本形成。其中按照条块结合的思路进行布局,加快推进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以及科技支撑、绿色金融、绿色交通、科技创新等领域的美丽中国建设分领域行动。同时要研究构建美丽中国建设成效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实施一揽子支撑保障措施,确保在多维度、多领域、多层次上率先突破,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同时,要通过先行区建设,做好美丽中国建设与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衔接转换,做好美丽中国建设与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融合贯通,探索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路径模式。

(文|俞海 作者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瞭望》2025年第15期 )

相关文章

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总决赛在昌举行 2025-04-15 15:41:00

科技攻关 向海图强 连云港赣榆海水“一条鱼”人工繁育取得新突破 2025-04-15 13:00:00

从“垃圾围村”到“和美乡村”:吴堡县三维治理破解环境整治困局 2025-04-15 11:43:00

大阪世博会中国馆惊艳亮相 2025-04-15 11:13:00

聚焦首发经济 多部门启动“购在中国”系列活动 2025-04-15 07: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