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垃圾围村”到“和美乡村”:吴堡县三维治理破解环境整治困局

阳光讯(曹珂 刘慧慧 记者 高小雨)谈及冯家岔村的变化,村民感受最深的就是环境好了。从垃圾围村、污水四溢,到水清岸绿、美丽清洁,冯家岔村的变化正是吴堡县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实现农村人居环境“内外兼修”的缩影。近年来,吴堡县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通过环卫设施升级、长效系统整治、环保机制创新三维治理,着力治垃圾、治污水、治村庄,不断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绿色乡村建设取得新成效。
设施筑基:城乡一体破解收运难题
作为人居环境整治的“先手棋”,吴堡县全面推进环卫设施升级改造,构建起全域覆盖的垃圾处理网络。城区以“绣花功夫”推进垃圾分类,200个分类垃圾桶与10座兼具实用性与美观性的示范亭,成为引导居民参与分类的前沿阵地;农村地区则通过237个勾臂式垃圾箱与6辆勾臂车编织起收运密网,实现“投放-收集-转运”无缝衔接。当前,吴堡县已建成高效环保的垃圾闭环管理系统,通过全流程密封化运输,彻底杜绝了垃圾收运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问题,全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已达100%。
系统施治:长效机制激活内生动力
吴堡县以“千万工程”为蓝本,创新构建“制度+设施+管理”三位一体治理体系:在制度层面,将“八清一改”细化为年度任务,建立“三捆绑一包干”责任机制;基础设施方面,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7%,污水处理率提升至38%;日常管理方面,404名专职保洁员按照《村级保洁员管理条例》实施网格化考核,河道巡查实行“问题发现-拍照取证-整改销号”全流程留痕。这种毛细血管式的治理,让环保意识在潜移默化中生根发芽。
机制创新:生态银行兑出绿色自觉
吴堡县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有效”赋能全面振兴的新模式,通过建立垃圾分类积分激励体系,打造“垃圾当铺”“生态银行”等特色平台,构建全民参与的环保共治格局。在全县5个垃圾兑换点,明码标价的兑换规则清晰醒目:3个塑料瓶换一包抽纸、5颗纽扣电池换一支牙膏……这种“垃圾变现”的新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村有害垃圾收运难题,更让“生态有价”的理念深入人心。此外,该县通过积分奖励机制,将环境治理与乡风文明建设相结合,既清除了以往基层治理的“盲区”,又激发了群众主动参与的热情。如今,“拎着垃圾去兑换”已成为当地新时尚。从设施升级到机制创新,从政府主导到全民参与,吴堡县在人居环境整治中探索的三维治理模式,正为黄土高原的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