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这群平均年龄96岁的“老西藏”(下)
九旬老兵的无悔青春
■韩欣妍 李师琪 杨 晶
老兵们有着相似的爱好。闫秉章喜欢收藏纪念茶缸,“长期建藏,边疆为家”,茶缸上的8个大字几乎概括了他的一生。闫秉章在西藏工作38年,待到再见家乡姊妹时,已是垂垂老者。路晨喜欢珍藏老照片,那些泛黄的影像里记录着他的军旅生涯与西藏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我们面前,他给自己“画像”:“97岁的老头,82年的老兵,81年的老党员,40年的‘老西藏’。”越说,语气越是自豪。
牛皮纸裹着锡纸,锡纸里包着纪念章。我们小心翼翼地打开刘广润的“宝箱”,映入眼帘的27枚纪念章里,有10枚与西藏和平解放有关。每张布满折痕的牛皮纸上,都工整地写着与纪念章有关的事件、时间和地点。纪念章熠熠生辉,从中我们看见了一位老兵的荣光。
他们用双脚踏出的,何止是通往世界屋脊的天路,他们筑起的更是一座让后世仰望的精神丰碑。那些难以言喻的困难和艰辛,如今在老兵们的讲述中变得云淡风轻。
“白天雨布盖在身上,冬天搭个‘人’字帐篷。帐篷就搭到桃花树下,好浪漫呦。”
“向荒野进军、向土地要粮、向沙滩要菜,我们八一农场的洋芋,特号帽子装不下!”
“别看我们那时候苦,都没有愁眉苦脸的样子。”
……
彭家英、闫家琪、路晨、牛文海、闫秉章、刘广润,这群平均年龄96岁的老兵大多已步履蹒跚。然而,他们关于西藏的记忆与情感,依旧鲜活、炽烈,说起进军西藏的经历,他们的眼神一个比一个明亮。进军西藏路上的点点滴滴、唱过的一首首豪迈歌曲,已融进他们的血肉、镌刻在他们的心中。
分别的时候,手挥了一遍又一遍,“快回去吧”不知道重复了多少回,他们依然蹒跚地送了我们一程又一程。彭家英老人久久地握住我们的手不肯松。她动情地说:“我们马上要带着故事走了,再不讲就来不及了……”
瞬间,笔者的鼻尖酸涩,心绪久久难平,泛起的泪光模糊了老兵的身影。他们的年龄逐渐老去,但他们的精神永远青春!
(本文刊于2025年4月9日《解放军报》“长征副刊”版)
编辑:韩佳明
主编:张诗梦
来源:解放军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