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打普通国省道现代综合治理枣庄模式 推动“路长制”实现“路长治”

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31日讯 3月31日,枣庄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枣庄市域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新闻发布会。会上,枣庄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市公路和地方铁路事业发展中心主任赵丽介绍,为扎实做好公路大管理、共抓大保护、推进大协同,进一步优化路域环境,提升服务品质,打造畅安舒美的通行条件。市委、市政府在全省率先提出普通国省道实行“路长制”,并出台《枣庄市实行普通国省道“路长制”工作实施方案》,纳入省级试点2年以来,枣庄市聚焦“优化通行质量、改善路域环境、加强公路安全、夯实长效治理”等目标,通过机制创新、智慧赋能、精细管理,探索实践了一条“党建引领筑基、共同缔造聚力、建养并举固本、一路多方带动”的普通国省道“13345”治理路径,打造了普通国省道现代综合治理枣庄模式,推动“路长制”实现“路长治”。
共谋“一盘棋”,建立“一套”推进机制。接续出台《枣庄市实行普通国省道“路长制”工作实施方案》《枣庄市推进公路路域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方案》《枣庄市普通国省道路长制日常保洁绩效督导评价导则》,明确市、区、镇三级路长118名,坚持“党旗”聚力,市、区、镇书记挂帅,基层公路中心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党员帮包联系重点路段,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运转有序”的架构体系。
共绘“一幅画”,秉持“三融”治理理念。坚持路产融合、将公路与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文旅等深度融合,进一步完善“建养一体化”,年内完成普通国省道旅游服务功能提升97公里、串联A级景区18个,修复改造路面114.56公里,精品示范路创建32公里,实现修一条公路,筑一路美景、富一方百姓。坚持部门融通,健全“一路多方”的工作机制,形成公安、住建、城管等部门协同治理机制。坚持数智融汇,《路长制“管理+考核”智慧服务》荣获全省交通系统数据创新应用优秀场景,累计处理问题967项。目前枣庄市普通国省道优良路率99.57%,较上年同期提升1.31%,路况水平再创新高,路畅景美让惠民利企可感可及。
共谱“一首曲”,把握“三个”关键环节。按照市级牵头指导、区级统筹推动、镇级具体落实,实现责任落实链条化。推行问题整改工作跟进机制,建立扬尘治理日常巡查、清扫保洁、问题整改、应急处置“四本台账”,推行“线索-转办-整改-问效”四步工作法,实现管理闭环化。建立区(市)日常巡查、市级抽查、市区两级联合评价的“三位一体”督导评价机制,累计发送提醒函272份,整改各类问题1333项,实现评价整改动态化。
共搭“一台戏”,畅通“四维”筹资渠道。每年争取省级以上资金3亿余元用于路面维修改造,市级每年自筹资金500万元用于路面保洁绩效奖补,区(市)、镇街采取“交通+公益岗”“城乡环卫一体化统筹”等形式补助,鼓励引导企业出资升级改造门前出入道路。
共织“一张网”,夯实“五种”管护模式。经过近5年的实践,以政府主导、多方协同为核心,主要形成了“路长制”三级联动管理模式、市场化与社会化养护模式、标准化与动态台账管理模式、智慧养护与信息化应用模式、督导评价与绩效奖补激励模式等。
闪电新闻记者 刘聪聪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