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为笔,绘就“善治枣庄”新画卷——枣庄市委社会工作部一周年工作综述

枣庄网约配送和互联网行业党建经验做法分别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中央网信办肯定推广,枣庄纳入全省人民建议征集试点城市和全省将防范非法集资纳入基层治理试点城市,成立全省首家社会工作联合会,启动全省首个社会工作专项课题研究,建立健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滕州市、山亭区分别入选省级基层治理创新实验区和新兴领域党建“双融双创”创新区,成功创建3个省级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创新试点……

4月3日,中共枣庄市委社会工作部正式挂牌运行满一年。

一年来,中共枣庄市委社会工作部(以下简称“枣庄市委社工部”)牢固树立“大社会、大治理、大服务”工作思路,聚焦加强党对社会工作的全面领导,以社会工作十项攻坚突破行动为抓手,守正创新、挺膺担当,攻坚破难、实干争先,奋力谱写枣庄社会工作新篇章。

聚焦改革赋能,推进新兴领域党建高质量发展

加强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

深入开展新兴领域党建“双融双创”行动,实施重点非公企业“两个覆盖”集中攻坚,全市重点非公企业单独组建率达86.4%。选派56名党建工作专员和一批“红领书记”,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党建、生产问题160余个。

加强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强化管行业就要管党建意识,理顺行业协会商会党建管理体制,将36家已脱钩的市级行业协会商会逐一明确主管单位,建立健全行业协会商会联席会议、负责人政治审查、政治监督等制度机制,助力行业协会商会高质量发展。

加强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

加强对新就业群体关爱凝聚,出台《关于加强全市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措施》《枣庄市关爱凝聚新就业群体十条措施》,聚焦进门难、充电难、就餐难等问题,推出23项服务项目。建设友好场景141个,吸引1870余名新就业群体到街道社区报道,化解基层治理问题隐患439个。组建6支志愿服务队,新选聘100名优秀网约配送员担任兼职“食品安全监督员”“移动网格员”,积极融入基层治理。

聚焦提质增效,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

深化基层减负赋能

聚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建立覆盖市、区(市)两级信息沟通、情况通报、督办问效等工作机制,48条市级问题台账销号全部销号完成。向镇街下沉编制和人员,举办全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暨基本公共服务成效提升报告会,推动基层力量“由弱变强”;明确镇街权责清单,动态调整“属地管理”事项主体责任和配合责任清单157项,清理2100余个议事协调机构,取消118条不合理证明,有序实现基层工作“化繁为简”。

注重基层源头治理

建强用好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人才、志愿者、党建专员等四支社会工作基本力量,开展社区工作者“定岗网格”试点,推动社区工作者立足“小网格”、融入“微服务”、发挥“强作用”,以“小切口”为突破,全力解决群众诉求。引导快递员、网约配送员在走街串巷、进村入户的同时,化身政策宣传员、民情收集员,对各类问题诉求第一时间发现、研判、处置,切实将矛盾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开展党组织书记领办基层善治项目活动,以社会工作十项攻坚突破行动为课题,凝聚各层级党组织、各职能部门、社会各机构、多种群体力量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打造“善治枣庄”社会治理品牌。

强化党建引领接诉即办

为扎实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进一步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深入探索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路径,积极推动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优化升级,创新建立“枣解决·枣满意”社会治理智慧平台,实现与“新新向党”小程序融合贯通,通过“全市域统筹、全流程再造、全维度拓展”实现“接诉即办”,及时回应各类诉求,让广大群众和市场主体享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新增社区工作者856名、全市总数达到4292名,实现每万城镇常住人口配备社区工作者18.2人,提前一年完成省定任务。制定《枣庄市城市社区后备人才培育三年行动工作方案》,每个社区动态储备4-5后备干部人才,蓄足社区工作者队伍的源头活水。

聚焦健全体系,增强凝聚服务群众工作实效

创新开展人民建议征集工作

创立“枣智汇”人民建议征集品牌,组织召开全市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座谈会暨联络员培训会议,制定印发《枣庄市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办法(试行)》,建立健全征集、办理、转化、反馈的有效工作闭环。拓宽人民建议征集渠道,依托“枣解决·枣满意”APP、“枣庄社会工作”微信公众号开设“建议征集”版块,围绕居住环境等六大民生领域发布专题征集,共征集建议180余条。其中优化创业就业贷款申请条件、打造城区“2.5公里充电服务圈”等4件惠民实事纳入枣庄市2025年20件惠民实事项目。

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探索启动志愿“枣”行动155行动计划,推动志愿服务“供给侧改革”,建立全市志愿服务资源地图,建立“四张清单”机制,聚焦“五为”重点服务对象,推进“六边”场景赋能,开展“七进”主题月活动,鼓励引导全市129个志愿服务组织在移风易俗、防范非法集资、演艺赛事、重大节日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以社区为主阵地,推动“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试点,不断推动志愿服务在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发展、助力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强化人才支撑

依托社区“枣”成才计划,深度挖掘具有发展潜力的社会工作人才65名,搭建“123·要爱才”人才生态体系,全市社会工作人才5579人,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持证人员达3357人,和谐使者33人。印发全省首套《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口袋书》。开展“全员比武”活动,组织1000余名考生引入实战化训练模式,推行“导师带徒”赋能计划,组建“本土导师库”,通过“1+N”的方式传授工作经验和技能,有效推动社区工作者持证率稳步提升。

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成效

统筹各级各部门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各领域民生工作,构建“市区镇村”四级联动网络和“吹哨报到”响应机制,开展暖心惠民活动5200场次,覆盖210万名群众;推行“网格+走访”机制,组织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志愿者走访400万户次,建立动态民情数据库;实施“三级联动”机制,开展专项督导60余次,实地指导镇街100余次,核查点位150个。建立“群众诉求收集办理—未诉先办—接诉即办—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成效”为主体的基层治理全生命周期闭环格局,让群众切实感到党委政府就在身边、公共服务就在眼前。

坚持蓄势赋能,锻造全面过硬社会工作队伍

坚持政治引领——

深入实施“政治立部、制度建部、学习强部、从严治部、作风兴部”工程,在全系统组织开展“大讨论、大调研、大实践”活动,聚焦重大举措、重大项目、重大政策“三张清单”,部署开展“如何当好合格兵、新组建部门如何走在前、短板弱项如何补齐、亮点品牌如何挖掘创树”等务虚研讨,推动29个重点项目落地见效。

营造争先氛围——

常态化推进干部思想能力作风建设,建立“周例会、月总结、季点评、年考核”“述职评议”等工作机制,引导党员干部转作风、提士气、强担当、促发展。研究制定《市委社会工作部机关科室人员差异化考核工作方案》,通过“定性与定量”“考人与考事”“评分与排名”相结合,构建科学精准的考核评价机制,有效激发干部队伍整体活力。

(大众新闻记者 孟令洋)

相关文章

实干为笔,绘就“善治枣庄”新画卷——枣庄市委社会工作部一周年工作综述 2025-04-03 15:23:00

龙口市中医医院开展“生活有中医·中医生活化”健康义诊社区行活动 2025-04-03 08:26:00

玉塘街道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2025-04-03 00:25:00

清镇市巢凤街道逸坤社区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活动 2025-04-02 20:35:00

巧手缝出"沂起富" 家门口的"宝妈车间"破解带娃赚钱难题 2025-04-02 15: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