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潮|半山二章

潮新闻客户端 章云龙

半山,老屋前。一棵千年银杏树,芯已随时光远去,树皮却坚韧地支撑着郁郁葱葱的枝干,还有覆满绿色的丫枝。向上,向上,蓬勃地向上。这千年的时光啊,老树默默地守望,面对风霜雨雪,记下了这个名叫半山的村庄的故事。

《梨花诗会》手册 章云龙/摄

纸是怎么造出来的

梨花盛开时节,我又来到半山,赴一场“共享诗和山野——梨花诗会”。古法造纸博物馆边的绿地上,诗歌流淌在山野的春色里。精美的宣传册,带着春天的气息;创意的名牌,似飞扬着的音符;草地上的装置,落在大地上,仿若漾开的春的韵脚;戴复古、谢灵运,还有一首首诗友们的诗作,与一根根麻绳相牵,随风飘荡在“望野遇川”。诗歌,为这个春天填色。当书家在宣纸上写下“梨花诗会”,墨晕漾开,纸的故事铺展在这个春天里。

《纸是怎么造出来的》柯健君/诗 章云龙/摄

我驻足在一首首诗行前,为一首《纸是怎么造出来的》诗句打动,“天亮了,寂静扛着黎明下山/有时我想,纸就这样被造出来了/用一个深夜和凌晨,满世界的驿动和安宁”。姑父、水车、水磨坊、煤油灯、粗糙的面颊、疲倦拉长的络腮胡子……一个个呼之欲出的具象还有幻化出的意象,朦胧、清晰,遥远与眼前都在一刹那间立体地呈现在我的眼前,刺痛的深夜,黑暗的味道,一念成形。

我听见了寒冷,我抚摸着温暖,全与造纸人的艰辛与希望连在了一起。

神思变得恍惚。我又听见了四十多年前一个个冬日的跑步声,从距教室几公里外的村庄里响起,在我的心脏里律动。我高中时的一个同学,为了凑齐学费,在凌晨昏黄的煤油灯下,两臂在寒冷的水槽里拉起又放下,放下又拉起,雾气从他的身体里冒出,汗珠挂满额头。晨曦初上,他跑步奔向学校。刚气喘吁吁地在教室座位上坐下,上课的铃声即时响起,这样的镜头日复一日。造纸,造最粗粝的卫生纸,赚最微薄的钱,只为了未来有机会迈向大学。这一幕,与健君兄的《纸是怎么造出来的》诗句里的景象是何等的相似。生活的大山,在造纸的流水声中搬走,只因胸中有万千的呐喊在激荡。

“台滕背书滑无毛,天下第一余莫及”,当北宋的书家米芾用黄岩的藤纸写下书作,我听到了,他赞叹黄岩藤纸之妙的声音,还在历史深处回响;当苏轼在《东坡杂志》中记录“玉版纸质优”,这评价,跨越时代;当陈耆卿在《嘉定赤城志》中记载“出黄岩者以竹穰为之,即所谓玉版也”,仿若金声破空而来。黄岩的藤纸、玉版纸能成为宋朝名纸,引各类名士称道,道出了黄岩造纸工艺在宋朝已经成熟。半山的半岭堂,得天然资源之利,素有造纸传统,我们是否可以大胆猜想:半岭堂,极有可能也是藤纸、玉版纸这两种宋朝名纸的一个生产地。

诗会现场 章云龙/摄

那小小的针尖啊,扎得我心痛

多年前,读到健君兄的《故乡的小》。“多年后,我怕故乡变得针尖一样小,那小小的针尖啊,扎得我心痛!”读之,我与他一样共痛,那是痛彻心扉的痛。遥远而近在眼前的故乡啊,叫我如何不想他,又叫我如何去想他!

回不去的童年,忘不了清澈的河水在我的后门流淌,还有水中欢快地游动的鱼儿。是跟小伙伴藏猫猫中的窃喜?还是一场大雪后打雪仗时的欢欣?夏夜,铺一领草席在坪场上纳凉,枕着星星,在母亲的童谣声里入睡?抑或瞒着母亲去河里偷偷游泳?故乡的往事,童年的故事难以说尽。

四十多年了,故乡只在记忆里。我从未谋面的爷爷奶奶的坟在故乡,我把父亲的骨灰也安放在故乡,只为了每年梨花开时,清明来了,能有一次回到故乡的机会。健君兄7岁时少小离家去远方,揖别祖屋,半岭堂成了他化不开的乡愁,也是文学创作的根。多年来,我看到他写了许多以“海”为主题的诗作,故乡,也许是其内心中的大海。我原本只知道他生在宁溪,却不知是半岭堂。当一听到要到其祖屋参观,我心中的兴奋犹如我亲自回到故乡。溪边、老屋边、梨花旁,我为其摄下了一张张思念的影像,看到的是其心底汩汩而出的眷恋。当一张张合影生成,我们也仿佛与其一同归乡。

书法家张林忠现场题字 章云龙/摄

石头屋、流水的溪、酿纸的石漕、荒芜的前门、破败的内屋,远去的家,能不触景生情?好在,还有与虽是相见不相识的乡亲在村中相遇,用乡音闲聊几句,尚可给内心一丝抚慰。

踩着弯弯曲曲的村路,望见村中一幢幢旧屋;大山还在,春风还在;流水知道,梨花知道,游子回家了。还乡,还乡,我们一同还乡。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晚潮|半山二章 2025-04-29 16:53:00

一个月销量猛增300%!别看不起眼,网友:有娃的都懂 2025-04-16 15:51:00

【甘快看】点 点 点,手机都香香的了 2025-04-15 21:52:00

生存率极低,很多人发现就是晚期!“癌症之王”是怎么形成的 2025-04-15 08:50:00

绿染崖沟春又来!“北京大视听”重点项目《青山是故乡》登陆CCTV-1黄金档 2025-04-02 15: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