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与道德有什么不同
法律与道德是社会规范中的两种主要形式,它们之间存在一些显著的区别,同时也有一些联系。以下是它们之间的主要差异:
存在时代不同
道德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存在,而法律只能在人类政治国家和社会状态中存在。道德的历史更为悠久,而法律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国家形成后才出现的。
生成方式不同
法律是由权威主体(如国家)主动制定、认可并由权威性力量(如执法机关)保证实施的,具有形式上的构建性。而道德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自然演进生成的,不是自觉制定和程序选择的产物,不具有形式上的构建性。
表现形式不同
法律是以“国家意志”形式出现的,表现在国家机关所制定的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中。而道德则是以“社会意志”形式出现的,主要通过内心信念、社会舆论、传统习俗等形式表现。
调整对象不同
法律主要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即意志的外在表现,并在外部行为不合法的情况下追问其动机。而道德不仅调整人们的行为,还调整人们的思想和动机。
结构与表现形式
法律有很强的逻辑性和体系性,具体表现为法律制度、法律条文、法律部门等,通过立法程序制定,具有明确的规定和界限。而道德比较零散,没有完整的体系,主要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
内容与要求
法律的内容强调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没有权利就没有义务,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而道德的内容往往只强调义务,如拾金不昧、救死扶伤、尊老爱幼等,都是给人设定的义务。
保障手段与实施方式
法律的保障主要靠国家强制力,是一种外在的强制手段。而道德的保障主要靠人们内心的遵守和社会舆论的评价,是一种内心的约束。
调整范围
道德的调整范围远远大于法律,它要求人们内心善良、与人为善,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这样的要求。而法律只是对人最低限度的要求,调整的是法律认为重要的社会关系,如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等。
发展前途
法律必然要经历一个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它最终将被道德所取代。道德则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但始终是人类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手段。
总结来说,法律与道德在产生时间、生成方式、表现形式、调整对象、结构与体系、内容与要求、保障手段、调整范围以及发展前途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尽管两者都是社会规范,但法律具有更强的强制性和权威性,而道德则更多地依赖于人们的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两者在社会治理中各有其独特的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但又有明显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