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酿啤酒:小赛道跑出大生意

近几年,随着大众对啤酒的需求开始向口味、品类、品质等更加多元的方向转变,精酿啤酒乘势崛起。从起初的黑啤、白啤等“基础经典款”,到杨梅味、蜜桃味等“口味升级款”,再到如今的绿豆、暖姜、茶味等“中式特色款”,精酿啤酒在风味上越来越“本土化”。不过,在多位啤酒厂商、行业专家看来,精酿啤酒近两年发展虽然火爆,但其主要是为了满足个性化需求,尽管增长迅速但仍属小众细分赛道。为切入更广阔的大众消费市场,拥有“高端”标签的精酿啤酒正逐渐向“亲民化”转变。

超万家酒企竞相“掘金”

  和整个啤酒行业进入存量市场、不少啤酒巨头增长放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精酿啤酒增长可观。《2024—2029年中国精酿啤酒行业市场预测报告》显示,2025年中国精酿啤酒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300亿元,占整体啤酒市场的17.2%。中国酒业协会与京东联合发布的《2023线上酒类消费趋势报告》显示,在对啤酒关键词的关注度上,“精酿”提及率达59.6%,其次是“纯生”“果味”“原浆”。

  精酿啤酒的概念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强调小批量、高品质和风味创新。从种类来看,全球精酿啤酒风格种类各异,其中常见的精酿啤酒风格包括小麦风味、艾尔风味、修道院风味、水果风味和世涛风味等。

  2008年,在国内率先专注精酿啤酒酿造的高大师啤酒工厂成立,随后以丰收精酿、拳击猫为代表的第一批精酿品牌出现,并在一线城市逐步扩张,精酿啤酒开始受到小众圈层的青睐。2015年后,中国精酿市场迎来爆发期,品牌数量激增。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全国现存与精酿相关的企业有1.3万余家。其中,2024年1—7月,新增注册相关企业2300余家。

  华润啤酒、百威亚太、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等大厂也早早入局,试图在存量竞争中抓住啤酒市场个性化需求的新增量。例如,青岛啤酒先后推出全麦白啤、枣味黑啤、皮尔森啤酒等多款精酿啤酒,2022年6月开业的青岛啤酒·时光海岸精酿啤酒花园推出小麦博客、藤椒赛松、牛奶世涛等特色精酿。燕京啤酒推出了“狮王精酿”品牌,其打造的“狮王精酿餐酒吧”目前已开设20家门店。百威亚太则拥有众多精酿啤酒品牌,早在2022年,其精酿工厂已在福建落地投产。

  业内人士表示,精酿啤酒的崛起,一方面受小众化、个性化、品质化消费趋势影响;另一方面和高端啤酒销售遇阻有关,啤酒企业不得不挖掘细分领域延续增长趋势,也反过来推动了诸如精酿啤酒这样的细分赛道发展。“目前中国啤酒已经形成健康的行业业态,无论是规模、品类还是产品质量,总体上都做得非常好。而工坊精酿啤酒本质上是对市场个性化需求及多元化供给的一种满足。”中国酿酒大师张五九表示。

新中式精酿“起飞”

  “茶香与麦芽的融合既保留了啤酒的清爽,又增添了东方韵味,我身边的女生都喜欢喝这些果味或者茶味精酿。”最近迷上精酿啤酒的小曹这样说。有业内人士表示,精酿啤酒是各大厂商加码的新增量之一,然而,真正推动行业迈向成熟的是近年来新中式精酿的崛起。

  在小红书平台上,关于“中式茶啤酒哪个好喝推荐”的话题有超200万篇笔记。电商平台上,新中式精酿啤酒市场反响同样热烈。京东数据显示,2024年10月14日至11月11日,茶味啤酒成交额同比增长超5倍。快手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快手茶酒健康行业买家数同比增长35%。

  不少企业推出了中式茶啤。山东英豪啤酒有限公司推出“毛尖小麦”“桂花乌龙茶”等中式精酿啤酒,北京必酌商贸有限公司推出“北平机器明前龙井小麦精酿啤酒”,青岛崂世家啤酒有限公司上新“信阳毛尖”“茉莉花茶”“红枣金骏眉”等多款中式精酿原浆啤酒……“从市场来看,消费者开始追求个性化、特色化的产品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尤其是年轻消费者。中式茶啤这个创新概念符合年轻消费者的需求,啤酒厂商在饮料化的探索中,选择茶这一媒介是非常明智的。”在啤酒产业深耕多年的产业专家方刚表示。

  不只是茶,本土化探索中,精酿品牌正将地域特色融入酿造。大同市雲铖啤酒酿造有限责任公司将黄花、恒山黄芪入酒,打造出“生姜萱草”等特色产品;厦门沙坡尾精酿将闽南方言融入包装设计,形成独特的地域标识;北京京A精酿和武汉拾捌精酿,根据两地的特色面食炸酱面和热干面,合作开发了一款芝麻酱风味的精酿啤酒。此外,四川某品牌推出花椒风味IPA,贵州企业以刺梨发酵打造果香精酿,云南厂商甚至尝试普洱茶过桶工艺。

  业内人士表示,精酿正成为中国千年饮食文化的新载体。“文化+酿造”的创新模式,不仅满足了年轻群体对国潮的追捧,更填补了传统工业啤酒与进口精酿之间的市场空白。

贴近大众消费市场

  虽然近两年市场火爆,不过在多位啤酒厂商、行业专家看来,精酿啤酒基数较小,主要是为了满足个性化需求,仍属小众细分赛道。有业内人士分析,阻碍其发展的一大原因就是价格偏高。

  以京东平台数据为例,进口精酿品牌单价普遍在20元/330毫升以上,本土小众品牌如熊猫精酿、高大师等价格约为12.5元/330毫升,而普通工业啤酒单价仅5—6元/330毫升。

  《2023中国精酿酒吧行业白皮书》统计,超七成消费者开始追求性价比更高的酒款,这超过了对新鲜度和品牌知名度的追求。

  为闯入更广阔的大众消费市场,精酿啤酒正逐渐撕下高端和高价的标签。盒马推出的1升装德式小麦白啤,价格从19.9元降至13.9元;胖东来推出的500毫升精酿售价跌破5元;叮咚买菜上销售的1升装德式小麦折后仅13.9元……

  精酿啤酒过去一直被认为是行业高端化的赛道,如今诸多酒企主动布局下沉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带来价格带的洗牌调整,但也有一些独立精酿酒馆依然布局高端。“这不是消费降级,也不属于消费升级,而是消费分级。”业内人士表示,这是精酿市场越发成熟的表现,产品越发多元化,每个价格带的品牌都能找到核心消费者。

  上海精酿啤酒协会会长林林表示:“做出好喝的啤酒不是难事。怎么把好喝的啤酒用合适的价格送到大家手上,我觉得这是最难的。”

相关文章

精酿啤酒:小赛道跑出大生意 2025-04-23 10:47:00

机器人“梦工厂”背后的金融力量 2025-04-22 17:42:00

别把黄金当股票炒!“花式买金”不可取! 2025-04-22 13:11:00

直播行业的“税”与“罚” 2025-04-22 10:10:00

创投圈共商投资新局:危机中保持乐观精神,重新定位风投角色 2025-04-21 12:42:00